fbpx

搞社企「Start噏」,你要識啲乜?

Back

日期:2017/4/20 | 文:貓頭鷹

我走入中菜館,驟眼看和一般餐廳沒甚麼分別,都是賣家常菜式。但…這裡的待應好像都快可當我爺爺了…

我忍不住問替我們下單的伯伯:「你們在這家餐廳做很久了嗎?不打算退休嗎?不會覺得累嗎?」

伯伯微笑:「我退過休了。」

「欸?」

伯伯續說:「我今年64歲。早幾年退休,可是每天在家百無聊賴,倒不如繼續工作。」

閒聊下才知道這家叫「銀杏館」的中菜館是一家社會企業,專門請老人家,令一些經濟或心理上有需要的長者有工開。

那是好幾年前,亦是我第一次幫襯「社企」。

***

「評判可以開始發問。」 主持的聲音把我拉回了當下。

我正身在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搞的「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」饒宗頤文化館的總決賽現場,剛好就在銀杏館舊址旁邊。

所謂社企,就是要以商業營利模式,同時幫助解決社會的問題。傳統的社企就如庇護工場或銀杏館這類,透過聘請弱勢社群工作來舒緩社會問題。當然,隨著新型企業越來越科技化,社企亦一樣在進化。

「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」(HKSEC)來到第十屆,比賽的項目總監徐苑思 (Elsie) 就說今年多了不少以科技解決問題的社企參賽。

台上的「上有高堂」就是科技型社企。他們的網上智能問答平台可以根據情況,提議最切合家中長者出院後的長期護理方案。

「醫管局都有提供出院規劃服務,而且他們的諮詢由社工、護士等專業人士負責,你的服務有甚麼額外價值?」

「你說會收取不同護老服務商費用,以換取他們能夠通過你的平台宣傳。那你如何保證你們的提議不會因此對有交費用的服務商有利?」

在幾位大學生介紹完概念後,幾位評判的問題言詞犀利,一針見血。作為旁觀者都不免為他們暗捏一把汗。幸好參賽的學生雖然有點緊張,總算得體地回應了評判的問題,也聽得出答案是準備好的。

賽後我跟評判和參賽隊伍聊天,才發現原來搞「Start噏」(初創)社企有這麼多學問。

HKSEC 評判之一、長者安居協會的行政總裁梁淑儀,圖片來源:hksec

HKSEC 評判之一、長者安居協會的行政總裁梁淑儀,圖片來源:hksec

Irene:「如果想得不夠透徹,大家只是靠一腔熱情,自我感覺良好。」

做社企與普通「Start噏」最不一樣的是開始的動機。社企要用不同的網絡和資源去舒緩甚至解決一些社會問題,而同時間能營利。當中究竟想要解決甚麼社會問題至為重要。

評判之一、長者安居協會的行政總裁梁淑儀 (Irene) 最著重這一點,認為初創社企猶如「煲湯」,需要時間細火慢熬,「整個過程不是只講創新。要參與,必須先去認識問題的癥結和核心在哪。我會看他們有沒『熬』清楚自己的概念。很多人有好的原意和創意,但要看大家做的事是否真的幫助到那個社會問題,要像射箭般正中紅心。」

Irene覺得了解問題是創業的準備功夫。「當你還未開始時,你的準備工夫越足夠,就越能去理解當時的形勢。一開始已經準備好Plan B,甚至係C、D、E。知道遇到不同的情況找誰怎做。如果準備充足的話,遇上的困難就會少一點。」

例如以手機程式幫助視障人士看餐單、讀新聞的參賽隊伍「iSEE MOBILE APPS」創立人雷健青的舅父就是視障人士。多年來他從舅父的日常生活已經十分明白社群最迫切需要的幫助,才能設計出簡易但又貼心的程式功能,例如辨別紙幣面額。

iSEE MOBILE APPS

iSEE MOBILE APPS

Alan:「創業所有事都要自己做。」

除了評判,我也問過參賽者:「點解要參加比賽?」

獎金?履歷?一開始我以為參賽隊伍都是衝著履歷表好看和獎金而去(畢竟冠軍最多可有三十萬元啟動資金呀),誰知道問了參賽隊伍才知道他們志在更多。

Peacify隊員Alan和Johnny給了我第一個答案 — 學嘢。

Peacify是一個幾個香港工程學生的產品概念。他們研發了一對可以量度嬰兒心跳、血氧和睡眠質素的智能襪子。他們以此創立社企,卻對營商一竅不通。

Peacify的隊員,圖片來源:hksec

Peacify的隊員,圖片來源:hksec

「之前以為請一個人負責宣傳,我們專注做產品就行,原來不可以」組長Alan說。「宣傳、被記者採訪、接觸顧客,都要自己一手一腳做。」比賽由選拔到決賽為期半年,Alan坦言這個比賽都幾「Chur」(辛苦),每個月要交不同的文件,如報告進度、財政情況等。不過肯付出總有收獲。

「這幾個月學了好多東西,例如怎樣計好自己盤數。工作坊教了我們怎寫每個月要交的文件。有些可能我們聽也沒聽過,例如財務報表,都教得很詳細。我們一開始只預計了人工,但其實有很多隱藏的支出。導師提醒了我們,之後售價就可以計得準一點。」

Elsie 補充指,HKSEC由中文大學舉辦,所以會比較著重教育。「不是只是比賽,之後就『拜拜』。雖然叫一個比賽,但最重要的,是一個教育的過程。我們希望他們半年來參加不同的工作坊,都可以學到東西。贏了比賽之後,我們都希望繼續扶他們走。」

Eddie:「不同的新公司或者社企,在不同階段有不同需要。」

Elsie本業是企業顧問,為不少世界500強企業做創新策略諮詢。她說為企業做諮詢,因為對方都是資深的管理層,探討的問題都較複雜。初創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可能他們未必有基本的商業知識,所以要一邊給意見一邊教。

正如金融科技社企Heycoins的團隊,雖然憑著將硬幣轉成電子貨幣,零頭捐到慈善機構的兌幣機,贏過不少科創公司比賽,但他們覺得導師(Mentors)的人脈更為重要。

Heycoins,圖片來源:hksec

Heycoins,圖片來源:hksec

Hey Coins最後贏得冠軍,圖片來源:hksec

Hey Coins最後贏得冠軍,圖片來源:hksec

兩位隊員Adam和 Eddie說:「其他Startup都是投資銀行家出身。我們兩個剛畢業,經驗不多,有時看事情不夠長遠,Mentors 都會給有用的意見去改善經營模式。我們一直想盡量擴大對社會的影響,而這裡的Mentors就給了很多意見怎去增加社企元素。」

從比賽中,他們也認識了很多Mentors和顧問幫忙「搭路」,會帶他們去到不同類型的活動。他們倆亦因此練得一身好「說」功,成功說服香港某通訊公司在店內放置他們的兌幣機。

「最難的是找大集團合作。所以我們不會放過每一個機會去介紹自己,就算只是一個商務午宴都會去,因為你永遠不知會遇到甚麼人。每一個活動都準備好下一秒就要pitch一個管理層。」

但他們倆人從不視之為難關,他們管這些叫「挑戰」。「因為挑戰是可以克服的,我們可以想不同的方法解決它。如果想著這是『困難』就會困在裡面,跳不出去。所以對問題的心態要有不同。」

說真,聽著這兩位二十出頭的學生侃侃而談,不禁暗暗佩服他們的正能量。實際上,今天遇上的參賽者似乎都擁有這種堅定的特質,或許這才是在創業路上中最必要的條件。

HKSEC 今屆得獎者,圖片來源:hksec

HKSEC 今屆得獎者,圖片來源:hksec

後記

比賽了一整天,終於在傍晚時份分出勝負,剛好訪問過的這四隊隊伍都拿了獎。道賀過後,我走出場館,看見對面原本是銀杏館的餐廳早已換了另一家,才想起去年它不獲續租而被迫結業。幸好有善心人以低租讓它得以在別處重新開業。

另一邊廂,剛贏了比賽的年青社企家們正在場外的慶祝酒會談笑風生。或許他們將來都會遇上如銀杏館般的難關,但願他們從比賽學來的這些知識態度能讓他們繼續一往無前。

(本文內容由HKSEC提供)

https://www.thestandnews.com/culture/搞社企-start噏-你要識啲乜/

Contact Us

We welcome your support and participation. Please contact the HKSEC Team.


  • Address

    Room 602, Cheng Yu Tung Building,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, Shatin, New Territories, Hong Kong

    SHOW MAP

  • Phone

    (852) 3943 9525 / 3943 9628 / 3943 1649


  • Fax

    (852) 2994 4363


  • E-mail

    [email protected]

Leave your contact

Contact Us